越来越多人身患抑郁,据说这四种特质更容易得抑郁症?
抑郁症
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疾病,属于心理疾病。抑郁症是一种可怕的心理疾病,很多人因为患上抑郁症最终走上“不归路”,相关资料显示,抑郁症自杀率高达15%。但抑郁症又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,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我国首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大规模精神障碍疾病流行情况调查结果。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抑郁障碍患病率3.59%,其中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.1%。
我们或多或少都听闻过一些抑郁症患者。据悉,著名作家三毛就因抑郁在医院自缢身亡,著名演员、歌手张国荣患抑郁症长达20年之久,他在1987年的自传中这样写道:“记得早几年的我,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叙旧,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开心,脸上总见不到欢颜。我想自己可能患上忧郁症,至于病源则是对自己不满,对别人不满,对世界更加不满。”
中国默片时代极具代表性的演员阮玲玉,为情所困,为情所伤,最后又为情而亡,最终选择服毒自尽。诗人海子,出身贫寒,生前一无所有却才华横溢,沉迷于诗歌的写作到了痴迷的程度,也是死于抑郁症。
作家徐迟,经历爱妻徐松癌症去世,第二次婚姻破裂等一连串打击,热情、执着和乐于助人的徐迟开始变得孤僻、沉默,除了与三四个人谈天外,就是足不出户、闭门独思,并且与家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。情绪忧虑时,自怨自艾低首叹息,甚至惶惶不可终日,他对朋友有时也谈他的寂寞和孤独,甚至说想到过自杀。这时,他的症状已完全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,精神科干预已是迫在眉睫,但是,周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。他孤独无助,精力衰竭,终于悄无声息地独自走向了灵魂的天国。
那么抑郁症一般的病因是什么呢?
抑郁症发病过程与心理、遗传、生活等诸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。另外,有家族史、环境不良、长期服用药物、有慢性疾病、个性自卑悲观、饮食不规律也是造成此病的原因。
如何自我诊断?
抑郁症患者在精神上通常会表现为情绪低落、缺乏兴趣、自责,同时还常伴随一些躯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不振、心慌胸闷、失眠。当上述症状程度很轻,并且持续时间短,可能只是一种抑郁情绪体验,而不是抑郁症;但如果这些症状得不到及时改善,在以下症状中存在4项,并持续两周以上不能自行缓解,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功能,如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时,应该警惕是不是得了抑郁症,最好到医院精神心理专科咨询医生,如果确诊的话积极治疗。
1.兴趣丧失,无愉快感。
2.精力减退或有疲乏感。
3.精神运动性迟滞。
4.自我评价过低、自责,或有内疚感。
5.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。
6.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、自伤行为。
7.睡眠障碍,如失眠、早醒,或睡眠过多。
8.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。
9.性欲减退。
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?
(1)认真的人,喜欢照顾别人的人,事业上有贡献的优秀者,易患抑郁症。
(2)抑郁症的社会和环境因素:工作紧张、繁忙的人,人际关系不良,生活环境有改变者易患抑郁症。后者包括与亲人生死离别,丧失心理体验者,事业和生活失败受挫者,生活环境有改变者。
(3)对自己、对过去和未来持消极看法者易患抑郁症。
(4) 幼年丧母、单亲家族、家中有3个或3个以上的孩子的妇女、缺乏亲密可信的亲友、生活长期存在困难者这些因素也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几率。
不过身处逆境却乐观开朗,努力生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,心态很重要。
一般情况下,中医认为抑郁症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。按摩以下这些穴位能起到平心清脑、安神定志的作用。抑郁症就好像是“精神上的感冒”,只要及时治疗,多数人都会很快康复的。
肺俞穴:位于背部,当第三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
心俞穴:位于背部,当第五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,可治疗心痛、惊悸、失眠、健忘、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。
三焦俞:位于腰部,当第一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百会穴:位于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,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。为督脉经穴,与脑密切联系,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。
四神聪:位于头顶部,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,共4穴。主治头痛、眩晕、失眠、健忘、癫痫等神志病证。
印堂穴:位于额部,当两眉头之中间。
1.双手同时操作,四指合拢做支撑点,大拇指的指腹点按肺俞穴、心俞穴,各1~3分钟。
2.双手同时操作,用大拇指的指腹推按三焦俞穴至潮红发热。
3.微微低头,露出头顶,用中指指腹按揉百会穴,感到酸胀时,由轻到重,顺时针揉动20次。
4.用食指先点按左右神聪穴200次。
5.再点按前后神聪穴200次。
6.用食指、中指紧并放于印堂穴上,由轻渐重,揉按50次。
家人在治疗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?
家属、亲友、同事在“抑郁症”的防治方面是非常重要的。当自己的亲人、亲友、同事遇到挫折,及时给予开导、帮助,使其能够轻视困难,淡薄名利,放下包袱,开朗心情,就能防止“抑郁症”的发生。
而如果在其生病期间,不能理解他的痛苦,责怪,谩骂,闹矛盾,离弃,幸灾乐祸,落井下石,简直就相当于把他往死路上推。
严重的“抑郁症”患者,犹如一个人陷入沼泽的深潭,不可能自拔,必须有外力拉他一把,才能起死回生。这个“外力”就是正确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。在把握正确的治疗方面,亲人、亲朋、同事起着决定作用。
因为他已处于失能状态,行动、找医生、去看病他都十分痛苦难受,甚至排斥就医,拿主意也犹豫不决,难以作出正确的决定。需要亲属、亲友、同事帮助作主,找到专科的医生。就是吃药也必须亲属定时定量安排给他吃,并且看服入口。身边的人除了监督治病,还要注意观察患者行为,防止其离家出走,自杀等放弃生命的行为。
只要树立战胜“抑郁症”的信心,又有正确的药物治疗,医生、亲人、亲友、同事的关心、体贴、开导,经过一个过程,“抑郁症”是完全可以治愈康复的。
生活中多运动,多与家人朋友在一起,去宽阔恬静的地方放松自己,不要胡思乱想,学会自我开导。我记得《白鹿原》里的朱先生说过一句话:“一切都会过去的”。无论好坏,都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小部分,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,放宽心,好好工作,好好生活。